美股跳水引发跨境基金退烧
跨境基金“高烧”退去:美股跳水引发的反思
年初还炙手可热的跨境基金,如今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,市场热情骤降。这背后的原因,当然离不开美股那令人心惊的跌势。
美股“七巨头”陨落:泡沫破裂的开端?
最近美股的走势,简直可以用“崩盘”来形容。道琼斯、纳斯达克、标普500三大指数集体跳水,科技股更是惨不忍睹。“七巨头”之一的英伟达,曾经风光无限,现在也跌去了超过20%。特斯拉更惨,直接暴跌近40%,较之前的最高点已经腰斩。这不禁让人怀疑,美股的科技泡沫是不是要破裂了?
当然,美股下跌的原因并非单一。一方面,美国的经济数据确实不太好看,通胀依然高企,加息预期挥之不去。另一方面,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也让市场感到担忧,投资者开始抛售股票避险。
更重要的是,过去几年美股的上涨,很大程度上是靠着“七巨头”的拉动。这些公司业绩亮眼,投资者也趋之若鹜。但现在,这些公司的估值已经高得离谱,很多分析师都认为存在泡沫。一旦市场情绪逆转,这些股票自然会首当其冲。
跨境ETF:从“香饽饽”到“烫手山芋”
美股的下跌,直接影响了国内的跨境ETF基金。年初的时候,这些基金还被投资者追捧,溢价率高得离谱。比如,德国ETF和标普消费ETF,溢价率一度超过15%甚至50%。但现在,随着美股的回调,这些基金也纷纷跳水,溢价率大幅下降。
东南亚科技ETF领跌,跌幅超过15%。纳斯达克指数、纳斯达克100指数相关ETF跌幅也大多在10%以上。那些曾经高位买入的投资者,现在恐怕是欲哭无泪。
说实话,跨境ETF这种产品,风险本来就很高。它追踪的是海外市场的指数,受到汇率波动、政治风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。而且,跨境ETF的流动性通常不如国内的ETF,交易成本也更高。
更何况,很多投资者根本不了解美股的基本面,只是盲目跟风买入。他们以为只要买入跨境ETF,就能轻松赚钱,却忽略了其中的风险。这种投资方式,注定是要吃亏的。
QDII基金:赎回潮涌现
与场内ETF相比,场外QDII基金受到很多新手的青睐。但现在,QDII基金也出现了赎回潮。很多人都在社交平台上表示,已经开始赎回美股QDII基金,“落袋为安”。
基金公司也纷纷放开限购,这说明市场的确在降温。之前,QDII基金额度紧张,很多基金公司都限制投资者的申购金额。但现在,随着赎回增多,基金公司不得不放宽限购,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。
在我看来,QDII基金的赎回潮,也是一种正常的市场反应。毕竟,美股已经涨了这么多年,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。现在市场出现调整,投资者选择赎回,也是情理之中。
“股神”减仓与大佬清仓:风向标的警示
“股神”巴菲特在2024年第四季度大幅减仓美股,这无疑给市场敲响了警钟。巴菲特通常会在市场出现泡沫时大幅减仓,并在市场崩盘时抄底。他的一举一动,都被视为投资市场的风向标。
知名投资人段永平也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“很少享受到空仓的快感,投资以来第一次”,在本轮美股大跌后,他也选择了清仓观望。
这些大佬的举动,无疑给投资者提了个醒:美股的风险正在增加,现在可能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时机。
港股的逆袭:新的避风港?
值得注意的是,港股在今年年初表现亮眼,吸引了不少资金流入。这是否意味着港股将成为新的避风港?
我认为,港股的机会确实存在。一方面,港股的估值相对较低,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处于洼地。另一方面,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复苏,这将给港股带来支撑。
当然,港股也存在一些风险。比如,地缘政治风险、监管政策变化等。投资者在投资港股时,需要谨慎评估风险,不要盲目追高。
总而言之,跨境基金的调整,反映了全球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。投资者在投资跨境基金时,一定要保持理性,不要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迷惑。更重要的是,要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,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